发布于 2025年11月9日 | 11 分钟阅读
想知道您的 Rice 纯洁度分数与同龄人相比如何吗? 平均分数在高中生、大学新生、高年级学生和毕业生之间差异显著。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您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分数。
这份综合指南按年龄组分解了平均分数,并解释了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。
总体平均 Rice 纯洁度分数
在深入探讨特定年龄组之前,让我们先看一下总体平均分:
总体平均分数
总体平均分:60-70
这涵盖了不同年龄、背景和人群的所有测试者。 然而,这个宽泛的平均分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——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。
高中生平均分数
高一和高二学生 (14-16岁)
平均分数:85-92
为什么这么高?
- 年龄小,生活经历有限
- 更多的父母监督
- 刚刚开始探索社会独立
- 许多人尚未开始认真约会
- 接触派对或违禁品的机会有限
这个年龄的典型经历:
- 第一次暗恋或牵手
- 小规模的朋友聚会
- 学校舞会
- 开始在外逗留得更晚
- 第一次离开父母的经历
分数分布:
- 90-100: 非常普遍 (40%)
- 80-89: 普遍 (35%)
- 70-79: 偶尔 (20%)
- 70以下: 罕见 (5%)
高三学生 (16-18岁)
平均分数:75-85
分数下降的原因:
- 更多的社会自由和独立
- 驾驶能力和流动性
- 约会变得更加普遍
- 第一次接触派对
- 一些人尝试饮酒
- 更亲密的关系
这个年龄的典型经历:
- 多次恋爱或约会经历
- 定期参加派对
- 身体亲密接触增加
- 违反宵禁
- 尝试饮酒(在某些情况下)
- 对父母的依赖减少
分数分布:
- 85-100: 普遍 (30%)
- 75-84: 最普遍 (40%)
- 65-74: 相当普遍 (20%)
- 65以下: 不太普遍 (10%)
大学生平均分数
大学新生 (18-19岁)
平均分数:70-80
新生分数下降:
- 突然脱离父母独立
- 第一次离家生活
- 接触派对文化
- 结识来自不同背景的人
- 没有父母监督
- 同伴影响增加
大一经历:
- 大学派对和社交活动
- 饮酒增加(在许多校园)
- 在大学环境中约会
- 彻夜不归
- 更多的身体亲密接触
- 试探底线
“新生效应”:
许多学生在刚进入大学一年级时,会因为新获得的自由和社交机会而分数下降10-15分。
分数分布:
- 80-100: 普遍 (25%)
- 70-79: 最普遍 (35%)
- 60-69: 普遍 (25%)
- 60以下: 不太普遍 (15%)
大学二年级学生 (19-20岁)
平均分数:65-75
适应大学生活:
- 对独立生活更加自如
- 建立了固定的朋友圈
- 规律的社交生活
- 更多的恋爱经历
- 经历的新鲜感减少
大二普遍经历:
- 定期参与派对
- 多段恋爱关系
- 住在公寓/校外
- 更成熟的社交生活
- 持续的探索
分数分布:
- 75-100: 不太普遍 (20%)
- 65-74: 最普遍 (35%)
- 55-64: 普遍 (30%)
- 55以下: 比例增加 (15%)
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 (20-22岁)
平均分数:55-70
累积的经历:
- 3-4年的独立生活
- 多段恋爱关系和经历
- 更广泛的社交场合
- 年满21岁,合法饮酒
- 对经历有了更成熟的看法
高年级生活:
- 丰富的派对经验
- 多段认真的恋爱关系
- 独立生活
- 合法饮酒 (21岁以上)
- 各种各样的生活经历
- 有些人可能开始安定下来
分数分布:
- 70-100: 不普遍 (15%)
- 60-69: 普遍 (30%)
- 50-59: 普遍 (30%)
- 50以下: 越来越普遍 (25%)
大学毕业后平均分数
应届毕业生 (22-25岁)
平均分数:45-60
大学毕业后经历:
- 完全的成人独立
- 独立生活和工作
- 成熟的恋爱经历
- 多年累积的经历
- 更多样化的生活情境
生活变化:
- 专注于事业可能取代派对生活
- 更认真的恋爱关系
- 成人的责任
- 多样化的生活经历
- 有些人安定下来,有些人仍在探索
二十五六岁至三十岁 (25-30岁)
平均分数:40-55
累积的生活经历:
- 十年以上的独立生活
- 多段恋爱关系和经历
- 多样化的生活情境
- 成人的经历和责任
共同特征:
到了这个年龄,大多数人已经通过自然的生活进程,经历了测试所涵盖的大部分内容。 分数根据个人生活路径差异很大,但通常仅因为时间和经验的累积而呈下降趋势。
为什么分数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
分数下降的自然趋势并不意味着变得“更坏”或更鲁莽。 这仅仅是累积生活经历的过程:
自然发展因素:
- 时间: 更多年份 = 更多经历的机会
- 独立: 成年人有更多做选择的自由
- 社交机会: 更多可能发生经历的情境
- 关系发展: 关系随时间自然变得更亲密
- 生活转变: 上大学、第一份工作、搬出去住都会带来新经历
- 成熟: 尝试新事物的舒适度增加
分数比较:高中 vs. 大学
| 因素 | 高中平均水平 | 大学平均水平 |
|---|---|---|
| 总体平均分 | 75-85 | 60-70 |
| 最常见范围 | 80-90 | 55-70 |
| 社会自由度 | 中等 (父母监督) | 高 (独立) |
| 居住情况 | 与父母同住 | 独立/宿舍 |
| 参加派对机会 | 有限 | 广泛 |
| 关系深度 | 通常不太成熟 | 更成熟的经历 |
平均分数的性别差异
研究和非正式调查显示存在微小差异:
- 总体: 性别间平均分非常相似
- 高中: 女生分数通常略高 (1-3分)
- 大学: 分数趋于一致,几乎相同
- 个体差异: 远大于性别差异
结论:性别不会显著影响分数。 个人性格、价值观和环境更为重要。
地理和文化差异
地点和文化可以影响平均分数:
城市 vs. 乡村
- 城市地区: 分数往往略低 (机会更多)
- 乡村地区: 分数通常略高 (接触某些经历的机会较少)
- 差异: 通常只有5-10分
文化背景
- 保守社区: 平均分数较高
- 自由社区: 平均分数较低
- 宗教影响: 与较高分数有很强的相关性
- 家庭价值观: 因人而异,影响显著不同
如果你的分数与平均分不同怎么办?
如果你的分数与你年龄组的平均分不符,别担心! 原因如下:
与众不同是正常的:
- 差异很大: “平均”只是中间值——很多人高于或低于它
- 个人旅程: 每个人的道路都是独一无二的
- 价值观很重要: 你的选择反映了你的价值观,这可能与同龄人不同
- 机会不同: 不是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机会去经历
- 无需追赶: 你不需要“赶上”任何平均水平
分数发展示例
这是一个普通人分数可能如何发展的示例:
- 15岁 (高一): 分数 92
- 17岁 (高三): 分数 81
- 19岁 (大一): 分数 72
- 21岁 (大三): 分数 63
- 23岁 (应届毕业生): 分数 56
- 26岁 (职场新人): 分数 48
这只是一个例子——个人路径差异很大!
最后的想法
了解按年龄组划分的平均分数有助于客观地看待你自己的结果,但请记住:
- 平均分只是统计上的中间点——很多人高于或低于它
无论你的分数高于、低于还是恰好在同龄人的平均水平,你都在自己独特的道路上,处于你该在的位置。